中遠換帥:馬澤華或將接任
2013-07-01 07:36:18 來源:中國經營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業績問責?
此次人事變動的不止中遠一家。
盡管魏家福退下來的主要原因是年齡到限,但業內人士亦認為此時換帥不無業績考量的原因在內。
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虧損200億元,中遠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遠洋被稱之為“A股虧損王”,其董事長魏家福亦被戲稱為“史上A股最大虧損上市央企的掌門人”。
一向以“船長”自居的魏家福一直把中國遠洋巨虧的原因歸結為全球金融危機和航運市場大環境不好。
但航運分析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客觀因素之外,中國遠洋管理層對連續虧損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味追求規模優勢,忽略市場風險,在2008年船舶租金高點時錯誤判斷,簽下大額船舶租買合同,在航運市場需求低迷導致巨虧后,又未能及時調整業務結構,采取手段對沖風險。
在中國遠洋被ST之后, A股市場的投資者發出了要向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問責的呼聲,更有評論者認為魏家福“應該辭職走人”。
在2013年4月6日博鰲亞洲論壇上,魏家福一方面表示,中遠集團虧損導致股民利益受損,他愿意為此向股民道歉。另一方面卻又表示,“黨中央、國務院了解中遠,這就足夠了。”
據記者了解,央企領導人并非沒有考核機制。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對央企高管以上負責人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未完成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或者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且無重大客觀原因的,對企業負責人予以調整。”
不過,從《央企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自2003年頒發至今,幾經修訂,但尚未有一名央企領導人因經營不善被正式免職。
本報記者獲悉,此次人事變動的不止中遠一家。幾家航運央企的領導班子都已經或面臨調整。過去幾年,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航運企業普遍業績虧損,哀鴻遍野。
扭虧仍然艱難
業內普遍預計市場短期難擺脫低迷狀態,航運企業中期業績集體預虧。
中遠集團官網新聞顯示,6月14日,魏家福出席了中國遠洋股東大會北京會場,表示將依托集團優勢,采用各種手段改善業績,努力扭虧。
扭虧成為擺在中國遠洋面前的頭等大事。中遠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中遠內部提的最多的就是“減虧”。“盡量壓低成本支出,這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盡量減少虧損。”
連續兩年巨虧之后,中國遠洋在上交所交易時的名字已變更為“*ST遠洋”。2013年如果無法扭虧,將面臨退市的風險。對于央企來說,這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情。
在過去幾個月,中國遠洋已經多次采取出售資產的方式套現來避免退市。
3月底,中國遠洋將旗下物流板塊的主體公司中遠物流以67.4億元出售給母公司中遠集團,轉讓收益19.6億元。5月21日,中國遠洋公告稱,以75.4億元的總價,向關聯方轉讓旗下孫公司中遠集裝箱工業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及股東貸款,由此會為上市公司帶來約10億元的稅前收益。
業內人士對中國遠洋出售中遠物流的行為并不認同,“現在賣掉盈利強的中遠物流,是飲鳩止渴”。中遠物流是中國遠洋旗下為數不多的抗航運周期影響的業務,和碼頭等業務一道,是中國遠洋尋求抵御航運周期的資產之一。
興業證券分析報告認為,這兩次交易是公司為自救避免暫停交易而做出的積極努力,體現了公司2013年扭虧的決心。但中國遠洋散貨資產和港口資產未來出售的可能性很小,公司后續依靠出售資產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
中國遠洋此前發布的2013年1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34億元,同比下跌2.91%,毛利率同比上漲2.80個百分點至-0.4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虧損19.88億元,虧損局面仍然未見明顯好轉。
6月份以來,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這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它包含了航運業的干散貨交易量的轉變)持續上漲。業內人士認為,雖然BDI持續反彈,但業內普遍預計市場短期難擺脫低迷狀態,航運企業中期業績集體預虧。
不過,“船長”已經到站,這些將是魏家福繼任者應該操心的事了。